佳满假肢—您的假肢装配专家

佳翼天成 满意人生

400-926-3868

首页行业资讯 关爱残疾人-----走进残疾人的心灵深处

关爱残疾人-----走进残疾人的心灵深处

2014年09月16日14:51 

残疾人是一个非常需要社会帮助的群体。残疾人一般不仅存在躯体伤残,而且往往还伴有心理障碍或紊乱。由于身体上的障碍,大部分残疾人在生活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当社会各界越来越多地把目光投向残疾人的物质生活时,我们还需要关注的是残疾人的精神状况。因为,残疾人的康复,不仅仅包括身体功能的康复,还包括心理上的康复。

心理康复就是以心理学为指导,通过对残疾人的心理诊断、心理治疗及训练,使其认知功能、情感障碍及不良行为得以改善,能勇敢并正确地面对残疾的事实,振奋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所谓心理诊断就是帮助残疾人正确评估自己的残疾水平与程度;所谓心理治疗就是帮助残疾人医治或消除躯体及心理的创伤;所谓训练就是帮助残疾人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努力成为社会的贡献者。


心理活动的机制

了解心理活动的机制,是我们社区康复工作者了解残疾人心理特点,做好社区康复工作,使残疾人回归社会的基础。人类心理活动机制复杂,接下来着重介绍:需要、挫折与心理防卫三个方面。

(一)需要

人是具有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的统一体。人类的需要包括生物需要,即食物、空气、水分、休息、运动、性活动等。人类的社会性需要是高一层次的,如相互交往、求知、爱与被爱、实现理想等。人类的劳动需要,既作为生存的手段,又是社会交往的活动之一,是人的自由生命的表现,也是人性特点的发挥。

人本主义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他将人类的需要分为五种,这五种需要由低向高按层次排列,例:自我实现、尊重需要、爱与归属、安全需要、生理需要。一般来说,底层次的需要足以后,才有可能向高层次发展。

这些需要层次在每一个个体中形成的位置不同,处于不同位置上的个体,则表明他的需要重点不同。在需要层次中,残疾人因个体情况不同,而站在不同的位置上。掌握所在社区工作范围内残疾人的需要特点,是心理康复的第一步。

(二)挫折

网友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