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手有17000个触觉感受器,这使得我们能用手把东西捡起来,并与真实的世界发生感觉联系。相比而言,一个截肢患者就算安上了假肢,其灵敏度不仅不如人类原有的器官,而且义肢是根本无法传递“触感”的。从2010年开始, 斯坦福大学的鲍哲南教授一直致力于改变这样的义肢现状。她发明了一种可以覆盖在义肢表面的电子皮肤,可以感受压力、自我修复,并处理相关感官数据。
鲍哲南教授出生并成长于中国南京,在南京大学完成三年本科课程后移民美国,进入伊利诺州立大学芝加哥分校化学系学习。1995年,她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取得博士学位,随后进入著名的贝尔实验室任职。从2004年起,她加入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现为该系教授,为美国最优秀的女性化学家之一。
下图中展示了样板。这个木制的假手上每一个指尖都安置了一个由这种电子皮肤制成的触觉传感器,传感器与电引线相连,电引线携带数据传输到手掌上的电子控制中心里。
这是义肢修复术里的一大进步。这个电子皮肤可以让被截肢的和烧伤的患者处理一些日常生活任务,比如捡起来一个小巧物件,也有可能会帮助减轻幻肢疼痛(指患者感到被切断的肢体仍在,且在该处发生疼痛)。
而且,鲍哲南还想更进一步,她希望这个电子皮肤,不仅能模仿人手皮肤,而且要比后者的在某些方面 更加优越,比如除了对压力敏感之外,还得轻便,耐用、有弹性、柔韧以及自我修复,就像真正的皮肤一样。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鲍哲南为每一个电子皮肤里的组件研制出新的化学配方,用柔软的有机分子、聚合物和纳米材料来替代原有的坚硬的材料,比如硅。
具体的制造过程,如下图,研究人员在一个具有弹性的橡胶材料上面做一个晶体管。这层橡胶就像是一张具有粘性的贴纸,当它从橡从玻璃上剥离之后,带上了一层半导体碳纳米管,于是形成一个电子开关的有效面积。
研究团队有时将电子材料与橡胶材料混合,有时将电子材料覆盖在橡胶的上面。为了制作出一个触觉传感器,研究人员将具有导电性的碳融合进去,当这层橡胶受到的压力发生变化时,就会有电压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