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接受腔相信很多患者都不知道,它的全名是马罗解剖学接受腔(Marlo Anatomical Socket),其实MAS早已在国外临床应用,但在国内却很少应用于临床,大家不了解也很正常。
接受腔的主要功能是容纳残肢,包容残肢的软组织,是假肢和人体下肢残肢,连接在一起形成人体机械的界面。 将人体残肢的作用力传递到假肢 的远端位,达到残肢控制假肢的站立、行走的运动功能。 通过接受腔口形不同结构形状,起到假肢和残肢的连接和悬吊作用。 通过接受腔不同形状,在符合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物力学原理的基础上,利用残肢在接受腔内的合理承重部位,起到支撑和承受体重作用。 通过残肢与接受腔的连接,使截肢者感到残肢与假肢有良好的一体感。今天,小编主要给大家讲解一下最新型先进的大腿接受腔MAS,他是由墨西哥一位叫Marlo Ortiz的假肢制作师发明。目前大腿假肢接受腔按生物力学主要分为a.四边形,b.坐骨包容形,c.马罗解剖学接受腔即MAS。那么MAS相比于其他类型接受腔有什么优势呢?
(1)改善步态:不产生外展;
(2)完美的装饰效果:其后壁缘较低,接受腔与肢体间无缝隙;
(3)活动范围不受限制 :其前后壁低于坐骨水平面,使大腿活动范围不受限制;
结构特点:
MAS在口型圈边缘线的设计方面与传统方案有所不同。在传统的接受腔设计中,口型圈边缘的范围包含了部分臀大肌。而在MAS设计中,接受腔后侧的高度降低至臀沟处,臀大肌得到释放。这将有利于改善假肢外观,而臀部肌群也失去了支撑。接受腔应用这种外形后,我们发现坐骨结节与部分坐骨支很容易包含在腔中,并且在运动过程中也不受到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