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俗称「烂脚」,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水平,会引起的足部神经、血管发生病变,供血不足,正常功能减退,从而表现为足部的破溃, 且常伴有感染。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好,导致糖尿病神经、血管病变,再合并感染引起的。此外还与足部畸形、足底压力异常增高等有关。今天,小编就带你走进糖尿病足病的世界。
糖尿病足分哪几种类型?
一般分为三种类型,神经型、缺血型和神经缺血型 (也称混合型)。
(1) 神经型:主要是神经病变,血液循环良好,这种患者足部通常是温暖、麻木、干燥的,疼痛不明显,足部动脉搏动良好,治疗相对容易,但易复发。
(2) 缺血型:表现为足部发凉,皮肤苍白,足部动脉搏动明显减弱,这类治疗难度大、截肢率高。
(3) 神经缺血型:同时具有上述两种危害特征。
目前我国糖尿病足以混合型为主,其次为缺血型,而单纯神经型比较少见。
糖尿病足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糖尿病足的症状因病程和病变的严重程度而不同。
(1)轻者可仅表现为皮肤搔痒、干燥、无汗、色素沉着,脚部微痛、感觉迟钝、间歇性跛行、关节变形、皮肤表面溃疡。
(2)中度者可以出现较深的溃疡合并感染。
(3)严重者累及骨头,造成骨折,甚至是足部的坏死。
得了糖尿病足,后果很严重吗?
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溃疡治疗困难,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重者可导致截肢。近年的调查显示,我国三甲医院非创伤性截肢患者中约有三分之一为糖尿病足患者。
糖尿病足患者发生足溃疡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1) 有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如合并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等慢性并发症 。
(2) 有脚溃疡病史者。
(3) 足部畸形:如弓形足(爪状足、高弓足)主要表现为患者站立时,足底前后弯曲,足弓很高,足底中部始终不能着地。
(4) 合并有胼胝(老茧)或「鸡眼」(足部皮肤局限性角质过度增生,中间有倒圆锥状角质栓,形似鸡的眼睛,称为鸡眼或肉刺)。
(5) 老花眼、白内障、青光眼等,引起的失明或视力严重减退。
(6) 合并肾脏病变,特别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者。
(7) 老年人或不能观察自己脚者,尤其是独居生活者。
(8) 感觉缺失者,特别是足部无法感知疼痛者。
(9) 糖尿病知识缺乏者。
(10) 长期吸烟者。
如何预防糖尿病足?
(1) 戒烟。
(2) 控制血糖。
(3) 每天检查足和下肢的皮肤有无红肿破损。
(4) 每天以肥皂和温水洗脚。
(5) 正确修剪趾甲:趾甲前端应剪平,不要过度修剪。
(6) 选择合适的鞋袜,穿鞋之前仔细检查鞋内有无异物。
(7) 尽早和定期向医生报告足部的问题,发生足部外伤或感染时,应及早去医院治疗。
湖南湘潭糖尿病足病医院全面解说糖尿病足病
糖尿病足高危人群怎样进行日常足部检查?
主要包括以下 3 个方面:
(1) 检查部位:足背、足底、脚趾、趾甲、趾尖、趾缝,特别是变形部位。
(2) 检查内容:仔细观察双足有无皮肤破损、水疱、皲裂、红肿、鸡眼或老茧、小伤口等,尤其注意足趾间有无红肿、变形,皮肤温度是否过冷或过热,触摸足背动脉搏动是否正常等。
(3) 检查方法:用镜子观察,自我检查或者请家属协助检查。
为什么糖尿病足难以愈合?
(1)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慢性损害,导致末梢血管阻塞及神经营养差。
(2) 大多数患者由于感觉减弱或消失,往往出现伤口时难以觉察, 一旦发现就医时情况已较为严重, 如局部坏死、严重感染等。
(3) 足部为身体最远端,血液运输能力差。
因此,糖尿病足患者足部一旦破溃,伤口较难愈合。
糖尿病足患者的「间歇性跛行」症状是什么?
糖尿病足患者会表现为走很短距离的路,就感觉足部持续疼痛难忍,不过休息一会可以缓解并能继续行走,但继续走路会再次出现疼痛而停下休息。如此走走停停,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走长距离的路,称为间歇性跛行。
糖尿病足神经病变有哪些表现?
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
(1) 出现异常感觉,如麻木、针刺样疼痛、烧灼感和感觉过敏,以夜间为甚;
(2) 出现感觉减退或丧失,如对割伤、烧伤、磨破、水疱等毫无感觉。
患者如何自己判断糖尿病足血管病变?
用手指按压脚背上的足动脉,测试一下脉搏跳动情况。如果跳动明显,说明血流状况正常,反之,若是跳动不明显、甚至极为微弱,说明血管局部可能发生梗阻状况,就可能发生糖尿病足疾病,应该提高警惕。
发生间歇性跛行,也是重要提示。
均应及时到医院行血管超声检查,及时治疗。
糖尿病足高危人群如何选择合适的鞋?
(1) 合适的鞋子应该是鞋头宽大、不挤压脚趾、透气性好、能够系带的平跟厚底鞋。
(2) 买鞋的时间最好选择在下午或傍晚。
(3) 试鞋时,要穿着袜子,两只脚一起试穿,穿鞋时,脚一定要轻松、舒适,脚的任何部位都应当没有磨脚或夹脚的感觉。
(4) 穿新鞋时要特别小心,开始时应短时间试穿,让脚慢慢适应新鞋,并应随时仔细检查脚上皮肤有无红肿、擦伤等。
(5) 不要穿高跟鞋或尖头鞋。因为高跟鞋和尖头鞋容易挤压脚趾变形,且随着鞋跟的增高,着力点前移,全身重量大部分集中到前脚掌上,这种长期的压力,使其容易生成老茧,引起足部的变形,甚至骨折。
为什么买鞋的时间最好选择在下午,而且要两只脚一起试穿?
因为人的脚在行走或者站立了一天后有些肿胀,所以下午的脚会比上午的稍大。所以买鞋的最佳时间是在下午的 2~4 时。此时的脚已经肿胀,鞋是在脚充分伸展时买的,能够保证穿着最舒适。人的两只脚一般不一样大,买鞋时两只脚要同时试穿,选择鞋的大小时要以较大的那只脚为准。
糖尿病足高危人群如何选择袜子?
(1) 袜子的选择最好选择吸水性好,柔软、透气性好的棉袜或纯羊毛袜。
(2) 选择浅色袜子为宜。因为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导致肢端缺血和周围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患者常常足部受伤流血都不会有知觉,选用浅色的袜子,颜色异常或出血可以被及时发现,尽早处理,减少危害。
(3) 袜子的颈口要松,以免挤压腿部,不可穿太紧或太松的袜子。
(4) 最好穿无接缝的袜子,减少磨损足部的机会。
(5) 如有破损,要换新的。
(6) 不要穿过膝袜。
(7) 袜子应每天换洗,保持清洁干燥。
糖尿病人发生糖尿病足,有哪些诱因?
(1) 穿鞋过紧。
(2) 外伤:如足趾挤压伤 ,砸伤,烫脚致伤,不正确地修剪脚趾甲等。
(3) 足癣/脚气。
(4) 皮肤水泡。
(5) 血管阻塞。
(6) 鸡眼(肉刺)。
(7) 胼胝(老茧)。
为什么「老茧」也能导致糖尿病足?如何处理?
一般长老茧的地方是受力较多的地方,如不及时处理,老茧越长越厚,那么老茧处的皮下组织就像是夹心饼干,会受到骨头和鞋子两头的挤压,而引起供血不足和局部损伤。
另外糖尿病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病变,影响汗腺的分泌,所以糖尿病患者的老茧通常更加坚硬、干燥,也更加容易开裂,出现溃疡,诱发糖尿病足。
如果脚底有老茧,最好选择宽松的鞋子,根据老茧的位置在鞋内加个软垫,以减轻局部压力,并注意纠正走路姿势,以减轻局部摩擦。
严重老茧要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来处理,不要自己随意修剪老茧,以免受伤。
有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的患者,如何正确洗脚?
(1) 水温≤40℃,不宜太冷或太热,洗脚前用手测试水温,对水温不敏感者应请家人代劳,如果有温度计最好用温度计。
(2) 时间不宜过长,以 10~15 分钟左右为宜。
(3) 洗完后用柔软干毛巾擦干(特别是两脚趾缝间)。
(4) 为保持足部皮肤润滑,防止皲裂的发生,可涂抹适量润肤乳。
对于有足病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如何修剪趾甲?
(1) 勤剪趾甲,不要留的太长,也不宜剪得太深以防感染。
(2) 选择修剪指甲专用的工具,不要用剪刀,尽量做到专人专用。
(3) 剪趾甲时要平直地修剪脚趾甲,但不要剪得太短,趾甲的长度修剪后应与趾尖平行,不要将趾甲的边缘修成圆形或有角度,可用趾甲锉将趾甲尖锐的角边缘锉光滑。
(4) 如果患者视力欠佳或动作不灵活,不要自行修剪,需要请家人代劳。
糖尿病足部溃疡的治疗有哪些?
(1)内科综合治疗:控制血糖与血压、调脂 、控制感染、改善微循环、 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
(2)局部创面的处理:
清除坏死组织 ;选择合适的敷料,覆盖伤口 ;抬高患病的一侧下肢,减轻足底压力。
(3)高压氧治疗。
(4)外科治疗:针对下肢糖尿病血管病变,采取介入疗法(取出或消融动脉血栓)、血管重建、干细胞移植、截肢。
哪些糖尿病足患者需要住院治疗?
严重感染者,中度感染但情况复杂者,如合并严重下肢血管病变、无法在家中治疗者,由于生理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完成门诊治疗者,以及门诊治疗病情不改善者。
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的诊断和分类有哪些?
(1) 非感染:伤口无溃疡,组织无红肿、发热、疼痛和硬结、水肿。
(2) 轻度感染:溃疡周围组织炎症小于 2 cm,感染局限于皮肤和表皮组织。
(3) 中度感染:溃疡周围炎症大于 2 cm,皮下组织受累及或形成深部脓肿,淋巴结炎症、坏疽,感染累及肌肉、骨、关节和韧带。
(4) 严重感染:出现全身中毒症状、代谢不稳定等。包括进展迅速的炎症,组织出现巨大硬结、颜色异常(发黑)、坏疽和坏死、瘀斑和淤点;患者有发热寒战、血压降低、意识不清、呕吐、酸中毒、血糖严重升高等。
糖尿病足患者血糖的控制目标是多少?
糖尿病足患者根据病情不同,选择不同的降糖方案,但是对于合并溃疡者,建议使用胰岛素降低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7.0 mmol/ L,餐后 2 小时血糖<1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
为什么有些糖尿病足患者需要截肢?
当糖尿病足发展为逐渐加重的缺血性坏死或严重的静止性疼痛,或由于其他原因无法通过其他手术和药物控制的严重糖尿病足,就需要截肢。
什么是糖尿病足的截肢治疗?
截肢是切除足部反复发生严重溃疡的部位,创建有功能的足部残余部位,便于安装假肢,以适应普通或改进的治疗鞋。截肢的目的是切除坏疽和感染的组织以控制和阻止感染的扩散。
截肢包括哪几种类型?
(1) 小截肢:在踝关节及其以下关节截断。
(2) 大截肢:踝关节水平以上的截肢。大截肢又分为低位截肢和高位截肢,低位截肢一般从膝下 10 公分处截肢,而高位截肢则需要从大腿根部截肢。其中高位截肢后患者在两年内的死亡率高超过 50%,5 年内死亡率超过 80%,因为此类患者的基础病变都非常严重,而并不是需要高位截肢时,行低位截肢就能降低死亡率。
糖尿病足患者有哪些特殊的检查项目?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的特殊检查项目有:
(1) 双足多普勒血流图测定踝肱比值;
(2) 肌电图测定神经传导速度、外周神经感觉测定;
(3) 双下肢 TcPO2 测定;
(4) 血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5) 双足核磁共振 (MRI);
(6) 双下肢动脉多排螺旋 CT 血管成像 (CTA);
(7)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
糖尿病足合并溃疡患者,怎样做到合理饮食?
糖尿病患者合理的饮食是患者配合治疗的关键,利于溃疡的愈合。患者应选择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粗纤维、低糖、低脂食物,少食多餐,同时多食用绿色蔬菜、豆类、低糖水果,使患者保证充分的营养,促进溃疡的愈合。
糖尿病足高危人群应该如何运动?
糖尿病足高危人群应积极参加适宜运动,可以改善糖尿病足血液循环,降低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
(1) 适宜的运动为「轻-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游泳、打太极拳、有氧体操、爬楼梯等。
(2) 运动时间:自 10 分钟开始,逐步延长至 30~40 分钟。
(3) 运动频率:每周至少 5 次。
(4) 运动准备:每次运动前应进行 5~10 分钟的准备活动(全身舒展活动),每次活动完后应有 5~10 分钟的慢走,使运动缓慢结束。
(5) 运动前后应监测血糖,随身携带糖块,避免运动过程中发生低血糖。
年迈体弱者有什么方法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可以采用毕格尔运动法。毕格尔运动法是一种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的运动方法,可使血管扩张、增加下肢血流量,可有效的促进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恢复,降低糖尿病足的复发。具体步骤是:
(1) 患者躺在床上,双腿上举,与床面呈 60 度~90 度,停留至脚尖苍白时持续 20~30 秒,然后将双腿放下;
(2) 脚垂直床缘下,直到脚底发热或充血 2~5 分钟,然后脚踝部分向上下左右活动约 3 分钟,使脚的颜色红润;
(3) 病人平躺于床上,用毛巾包裹热水袋(40℃ 以下)温暖脚部约 5 分钟。
以上运动一个阶段约 10 分钟完成,每日两次,每次重复进行约 1 小时左右,年老体弱者可由他人协作完成。
糖尿病足患者应在什么科室就诊?
患者可先就诊于内分泌科,但糖尿病足病情复杂,治疗相对困难,需要多个科室的协助,所以也可就诊于骨科、烧伤科、整形科、血管外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