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佳满假肢矫形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佳满假肢—您的假肢装配专家佳翼天成 满意人生

全国关爱热线400-926-3868

当前位置:首页 » 佳满假肢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关爱残疾人-----走进残疾人的心灵深处

关爱残疾人-----走进残疾人的心灵深处

文章出处:责任编辑:查看手机网址
扫一扫!关爱残疾人-----走进残疾人的心灵深处扫一扫!
人气:-发表时间:2014-09-16 14:51【

残疾人是一个非常需要社会帮助的群体。残疾人一般不仅存在躯体伤残,而且往往还伴有心理障碍或紊乱。由于身体上的障碍,大部分残疾人在生活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当社会各界越来越多地把目光投向残疾人的物质生活时,我们还需要关注的是残疾人的精神状况。因为,残疾人的康复,不仅仅包括身体功能的康复,还包括心理上的康复。

心理康复就是以心理学为指导,通过对残疾人的心理诊断、心理治疗及训练,使其认知功能、情感障碍及不良行为得以改善,能勇敢并正确地面对残疾的事实,振奋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所谓心理诊断就是帮助残疾人正确评估自己的残疾水平与程度;所谓心理治疗就是帮助残疾人医治或消除躯体及心理的创伤;所谓训练就是帮助残疾人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努力成为社会的贡献者。


心理活动的机制

了解心理活动的机制,是我们社区康复工作者了解残疾人心理特点,做好社区康复工作,使残疾人回归社会的基础。人类心理活动机制复杂,接下来着重介绍:需要、挫折与心理防卫三个方面。

(一)需要

人是具有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的统一体。人类的需要包括生物需要,即食物、空气、水分、休息、运动、性活动等。人类的社会性需要是高一层次的,如相互交往、求知、爱与被爱、实现理想等。人类的劳动需要,既作为生存的手段,又是社会交往的活动之一,是人的自由生命的表现,也是人性特点的发挥。

人本主义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他将人类的需要分为五种,这五种需要由低向高按层次排列,例:自我实现、尊重需要、爱与归属、安全需要、生理需要。一般来说,底层次的需要足以后,才有可能向高层次发展。

这些需要层次在每一个个体中形成的位置不同,处于不同位置上的个体,则表明他的需要重点不同。在需要层次中,残疾人因个体情况不同,而站在不同的位置上。掌握所在社区工作范围内残疾人的需要特点,是心理康复的第一步。

(二)挫折

由于人类的各种需要,因而产生种种达到或获得需要的动机。比如睡眠、休息的动机,就是机体疲劳后所产生的生理需要。但是往往人类的动机由于各种内外因素不能实现,于是便产生了挫折。我们接触的残疾人,即属于人生中遭受挫折者。对于挫折,每个个体反应是不同的:有的攻击、有的焦虑、有的退化、有的冷漠、有的病态固执,还有的妥协等等。

1.攻击

攻击有直接与转向攻击两种。直接攻击是将愤怒情绪直接导向造成挫折的人和物,是一种向外发泄。如我们常见的直接因某事发生面对面冲突。而转向攻击则表现为自责,或寻求次要人或物来发泄,即对一些“替罪羊”发泄。如一些人受挫折后摔门、砸碗,一些人转向孩子、爱人、或父母发脾气等。

2. 焦虑

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忧郁。同时在生理上出现出汗、心悸、头昏头疼、胸部压痛等

现象。有些人则表现为失眠,食欲不振,记忆力、集中注意力下降等。

3. 退化

当一个人遭受持久的或重大的挫折时,他的行为可表现为较幼稚。如一个成年人在遭受挫折时会象小孩子一样哭闹、喊娘等。退化表现还可以为依赖性增强,原来可以自己独立或大部分完成的事情,必须指靠他人协助或完全依赖他人帮助完成。

4. 冷漠

当遭受挫折没有找到适合的攻击对象时,则将愤怒压抑下去,表现为冷淡。对外界反应很低。但这种冷漠、压抑对心身健康损害较大。

5. 病态固执

表现为遭受挫折者找不到其它途经发泄,而去重复或继续原有的行为,并且不顾这种行为是否有意义。如有人在发生火灾的屋内,拼命去关门,因而失去逃避的机会。

6. 妥协

人们在受到挫折时会产生心理或情绪紧张状态。妥协是减轻这种情绪紧张状态的措施之一,用以求得自我安慰。

上述六种对待挫折的反应,在残疾人个体中可以以一种或多种出现,也可以反复出现。

(三)心理防卫

心理防卫是一种自我保护,避免精神痛苦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括以下7个方面:

1.潜抑作用

这是将一些我们社会活动中一些念头、情感和行动不知不觉地压抑到潜意识中去,而这些潜意识却可能不知不觉地表现到日常生活中。

2. 否定作用

将已发生的不愉快或痛苦的事实完全否定,已求得心理上的一时平静。

3. 合理化作用

有人称之为“酸葡萄主义”,即将自己所不能达到的目的说成自己根本不需要,以减轻心理痛苦。

4. 投射作用

将内心所想的欲望、态度转移到外部或其他人身上。如有些人所指“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们常常可以通过这种投射性心理测验,获得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欲望,并由此进一步分析原因所在。

 

曾经有报道走进残疾人得心灵深处来采访几位残疾人。

[采访二]李忠是一名存在肢体障碍的残疾人。一家三口挤住在不足20平方米的屋子内,妻子身体又不好,孩子刚刚升初中。一年之前,李忠突然又失去了工作。

李忠苦闷极了,当时就想,怎么办呢?而且心理落差非常大,不光是经济方面,还有人的心理方面。本来已经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我,遭此打击之后,当时我都懵了。一度产生了过激的想法。

[采访二]孙伟国

[同期声]应该在半数以上吧。特别紧张,而且因为什么呢,因为自己腿不好,就是好象觉得怕别人看不起,就是从来不理你的样子,不大愿意与人沟通,毕竟小时候就腿不好,跟正常人相比,怎么说呢,就是一种自卑感。

报道:在国家提出的残疾人整体康复中,既包括医疗和功能方面的康复及训练,同时,对残疾人的心理支持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去年,常州市在全国地市级城市中,第一个成立了残疾人心理专业委员会,为残疾人提供心理康复方面的帮助。国外在残疾人中一般推行一种回归主流的做法,促使残疾人回归到社会中来。

[采访]常州市心理学会副秘书长  孔匡建

[孔匡建]就是不把他当作残疾人看,平等公平尊重地对待残疾人,把他看成我们社会的一分子,社会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正常人群中的一个正常的成员。

报道:李忠所在地区的残联组织,首先帮助他落实了挂靠的单位,社区则经常性地上门问寒问暖,点点滴滴的小事,逐步化解了李忠心中的疙瘩。[采访]李忠

[李忠]觉得非常受用。自己心理也得到愉悦。说实在的,人就是这样的。虽然现在还闲赋在家里,总觉得有奔头了,总觉得明天会比今天好,有这样一个希望就好。李忠的残疾车换了一辆新的,车新了,更主要的是,李忠的心里比以前亮堂了。当李忠笑着和我们告别时,我们也真的体会到了他所说的希望所在。觉得暖人心的。他(社区)就把我们这些残疾人放在心上了,有这个人了。有时候自己觉得自己存在了,我心里总是高兴的。有时候来看看(你)的,有时叫我去做些事情我都挺高兴的。


[采访]孙伟国

[孙伟国]如果你的心里是郁闷的,你自己都感到不舒畅。如果你常这样活动,心情开朗的话,你自己自信心也强,身体也好。
报道:常州市心理学会残疾人心理专业委员会成立之后,曾经搞过几次咨询活动,但是残疾人来了以后,一看到这个场面,马上又匆匆地走了,专家连与之交谈的机会都没有。一般残疾人的心理状态跟正常人是不一样的,因为他毕竟残疾,还有跟外界缺少一种沟通,对吧,很少有沟通,残疾人的心理状态就是最敏感。
报道:由于敏感,残疾人更怕别人知道自己的残疾,更不愿意把心事讲给别人听。因此,如何来进行这种心理康复的工作,也就非常讲究方式方法。

与正常人群相比,残疾人在就业、求学等方面面临更大的压力,也就更容易导致心理障碍。据常州市残联康复处的吴亚南处长介绍,在全市12万残疾人当中,有心理问题的不在少数。残疾人由于生理原因,往往会比较自卑,比较敏感,很多人本来与社会的交流就少,一旦有了心理问题之后,一部分人常常会更加封闭,从而导致心理方面的障碍会愈加严重。其实残疾人我们还是应该看到他能干什么,而不是着重去看他不能干什么。很多残疾人不仅有参与社会的愿望,他还有参与社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