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佳满集团有两家康复医院,小编在医院里看过很多中风和截瘫的患者。今天小编要介绍一种新兴的血管疾病治疗方法这种疗法叫做介入治疗。传统西医分为内科和外科,介入治疗介于二者之间,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说起来介入治疗有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非传统开刀方法,二是非传统吃药方法,三是非传统内科和外科治疗手法,四是利用影像设备作导航,比如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等,在血管、皮肤上做一个很小的刺穿孔,然后借用同轴导管,深入病人体内血管,进行修补、扩充、疏通工作,在不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治疗。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王晓白教授说“介入治疗所用到的工具有:穿刺针、导管、导丝、导管鞘、注射器、支架、球囊等。(外周血管)出血、缺血、肿瘤等情况,介入治疗放个支架,10分钟就能搞掂。”
1967年美国放射学家Margulis首次提出Interventional Radiology这个词,被称作“介入放射学”或“介入治疗学”,1979年得到国际学术界正式认可,自此介入放射学与内科、外科并列三大支柱性学科。1898年发现射线后,国外就有人开始利用石膏作造影剂开始尸体动脉造影研究,其后一路向前发展,“1964年美国的Dotter在为一个下肢坏疽的老太太做检查时,利用同轴导管对血管狭窄部位进行了一次扩张,这个偶然之举产生了一个奇迹,狭窄部位消失了,缺血症状缓解了。这样就不用按照传统做法截肢了,只是把坏死的脚指头切掉就行了,这样就保住了一条腿,因此Dotter被称作介入治疗之父。”王晓白说道。
心脏搭桥90%以上采用介入治疗
王晓白教授通俗易懂地介绍了介入治疗的应用,“主要有四大治疗领域,一是心脏,通常所称的搭桥,现在90%以上都是采用介入治疗,为此还发明了新的医疗器材,通俗点说就是细导管+气球,广东老百姓形象地称它为 吹波仔 ,就是在需要时充气,利用物理压力把血管斑块压到壁里去,接着再照影,不行的话,就再放个支架。此外,像先心病,在妈妈分娩之前就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王晓白教授做了一个对比,与传统手术相比,“对比的话要牵涉很多因素,如果非要对比的话,可以这样说,介入治疗的风险系数大大降低,传统治疗的风险系数是60%的话,介入治疗则0.6%都不到。最主要的优势是介入治疗的安全成几十倍、上百倍提高,仅有牙签、火柴棍大小的微创,几个小时就能愈合。”
“二是神经,尤其是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瘘、颅内动静脉畸形等都是高发死亡病症,如果病灶的位置理想,范围不大,可以考虑用脑外科手术治疗;如果位置不理想,轻则可以损伤语言、听觉、视觉等功能,重则变成植物人,此时医生一般都会说:多保重吧!”王晓白说,“现在中风已成为常见病,如果在6小时内,病人接受了介入治疗的话,不会留下任何残疾和后遗症。三是外周血管,对于出血、缺血、肿瘤等情况,介入治疗放个支架,10分钟就能搞掂,就像补衣服一样。四是肿瘤,无论恶性还是良性,传统的首选方法是手术,有了介入治疗后,这种局面就打破了。一种做法是,查清肿瘤有多少血管供给营养,把这些血管堵死,掐断肿瘤的营养来源,让它自己饿死;第二个是把药物直接灌注到肿瘤里面,避免了药物对身体的副作用。”